2015年屿科配资,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的重大纪念时刻。同年9月3日,在庄严的天安门广场,举行了一场盛大且震撼的阅兵仪式。早在2014年,戴明盟便接到了训练“舰载战斗机阅兵梯队”的重要任务。阅兵当天,作为副部队长的他,驾驶着长机领航,带领队伍稳定而精准地完成了各项演练任务,展现了非凡的军人风采。
回溯到2013年9月,戴明盟随中国代表团访美,参观了某大型军港。在那里,他应邀亲眼目睹了“卡尔·文森”号航母的运营状态。站立在航母宽敞的飞行甲板上,他目睹一架架战机接连起飞,场面壮观而震撼。这一幕深深触动了他,让他心中萌发了一个强烈的愿望。
当时戴明盟心里暗想:何时我国能批量培养出自己的舰载机飞行员,达到世界一流水平?参观结束后,他坚信中国必将在不久的将来,具备培养成熟舰载机飞行员的实力,甚至能够领跑全球。到了2014年8月,戴明盟被授予“航母战斗机英雄试飞员”的荣誉称号,这背后隐藏着他非凡且传奇的成长经历。
戴明盟1971年出生于重庆江津区石门镇。上初中时,学校邀请了曾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的老兵来讲述经历。从那一刻起,他心中便暗自立誓:长大后一定要参军屿科配资,成为一名保家卫国的英雄。1986年中考失利,差了几分未达线,他不甘心,向父母请求再读一年,最终通过刻苦努力,1987年考入江津金龙中学。高三时,班主任询问学生们未来规划,问及戴明盟,他直言:“我想当兵。”班主任随即提到空军即将在江津招飞,他兴奋地答应了。
展开剩余60%高考前的体检中,戴明盟经过层层筛选,全校只有他一人通过合格。班主任看到他的潜力,便安排名师对他进行强化补习。1990年8月,19岁的戴明盟顺利进入空军第二基础飞行学校。次年6月,他首次登机进行跳伞训练,虽然主伞未能打开,但他沉着冷静,成功启用了备伞,安全着陆。伞训大队长对他的心理素质大加赞赏。
1992年9月,戴明盟顺利结业,被分派到空军第八飞行学院学习飞行。第一次驾驶飞机时,虽然有些眩晕,但他坚强抵抗,没有呕吐。“公粮”在飞行员中指初学时呕吐的俗称。回忆那次经历,他激动地说:“一握操纵杆就感觉对了,仿佛生来就是为飞行而生。”1994年毕业后,他进入海军航空兵部队。
因技术出众,戴明盟本有机会留校任教,但他坚决要求到一线战斗部队锻炼,最终被分配到训练一团一大队。训练结束后,他没有进入“海空雄鹰团”,而是进入东海舰队航空兵某团。
1996年8月某日,戴明盟与师副参谋长康仕俊驾驶歼-6教练机执行日常飞行任务。起飞不久,飞机突发严重故障并起火,浓烟充斥座舱,飞机极有可能瞬间爆炸。两人面临生死考验,最佳逃生方式是跳伞,但飞机下方是车水马龙的城市,贸然跳伞将对城市安全造成巨大威胁。两人紧急寻找安全区域,发现前方一片荒凉的农田,决定在那里跳伞。飞机高度仅剩500米时,他们打开降落伞。康仕俊轻伤,戴明盟脚踝扭伤。事后指导员称赞他沉着冷静,具备大将风范。这次“二等事故”为他日后试飞歼-15打开了大门。
同年11月,戴明盟调入梦寐以求的“海空雄鹰团”——海军航空兵第10团。2003年9月,他远赴海外深造,学习改装第三代新型战机。归国后不久即被任命为飞行大队长。
2006年6月,海军启动组建首支航空母舰部队,招募舰载战斗机试飞员。9月,工作组来到“海空雄鹰团”,大队长戴明盟进入视线。歼-15作为第三代战机,戴明盟技术熟练,且曾经历飞机失事跳伞,成为试飞员的不二人选。舰载战斗机试飞充满风险,需要试飞员逐步摸索飞机缺陷与性能。可以说,歼-15后来的出色表现,正是靠戴明盟等人反复验证总结出来的,而戴明盟是首位“吃螃蟹”的勇士。
2018年5月,戴明盟卸任舰载航空兵部队长。2019年,他升任南部战区海军航空兵副司令员。同年12月屿科配资,晋升少将军衔,成为军中翘楚。
发布于:天津市盛宝策略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